红牛华太乐亦剧小说网>奇幻>捧着左传品春秋 > 出卖朋友惹祸端(鲁僖公四年,公元前656年,春秋第六十七年)
    面对着南方楚国的兴起,中原诸侯们在齐国的带领下不软不硬的搞了楚国一次,也算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情,齐桓公的霸主天下的形象越来越显的高大威猛。

    楚国的威胁是暂时的消除了,但是中原诸侯之间的勾心斗角心态又显示了出来,这也算是国人的老毛病了吧,往往大国的行动,因为自己的体量大,影响大,在真的下决心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,还是多少要受到一些羁绊和顾忌的,而小国们之间办事起来就肆无忌惮、天马行空了。

    齐国带领的这次伐楚之行,总算是圆满而又胜利的完成了抗楚的艰巨任务。

    陈国和郑国,理所当然的也都参加这次的联盟军事行动,应该是齐国阵营下的小弟弟诸侯国,跟着大哥参加战斗,一起享受胜利的果实,可是我们看题目就知道,这两个国家却在楚国撤退后,受到了齐国的征伐,这是为何?

    这两个诸侯国的身份,是不是也转变的太突然了?

    如果只看《春秋》经书,我们恐怕是看不明白的,但是《左传》中却记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所以,我们要捧着《左传》品“春秋”才更有味道和意思。

    齐桓公能够通过威胁而逼退的楚国,心里面当然很高兴,根据这次行动的精神和主题,就是制服楚国,以炫耀齐国霸主“军事联盟”的威力,但是组织这么大的一次军事行动,后勤非常的繁重,这么多兵马的粮草需要操心,自古以来就是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,更何况诸侯们纷纷的响应,大家一起吃了海参鲍鱼、山珍海味的,都需要提前准备,俗话说:打仗,打的就是经济和实力。

    这次盛大的军事行动,齐国从北方开进到中原临近南方的地区,需要经过郑国和陈国的国境,在当时那个交通状态情况下,穿越一个国家,众多的军队和粮食供用是非常巨大的,尤其是被经过的国家,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进行保障支持,军队就像是“蝗虫”一样,一来一往,耗资巨大。

    于是问题就来了,开始征伐的时候,是经过郑国和陈国,已经让这两个小国负重很大了。返回的时候,按照道理也是要经过郑国和陈国。郑国怎么说也是个大国,勉励维持吧,但是陈国是一个小国,经济支撑不了这样的耗费。

    所以在战胜后的军营驻扎期间中,陈国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代表陈国和郑国的外交代表,开始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个现实的问题了。陈国的大臣辕涛涂,就来到了郑国的军帐中,对郑国的大臣申侯说:

    “郑国小哥,你们好,俺陈国有个问题向想和你们交流一下,你们看:这次齐国大哥组织的军事活动虽然很好,但是齐军经过陈国和郑国之间,我们两国的经济负担很沉重啊,来的时候已经是花费耗大了,如果齐国回国的时候,还是原路返回,我们要继续的承担经济压力。

    如果能够说动齐桓公,让齐君带领着齐军从东边的东夷地区,沿着海边的道路,绕道回国,这样就好多了,我们两国就可以避免额外的经济负担了。”

    郑国当然是感受相同,所以郑国的大臣申侯也不好说什么,人家陈国的陈涛涂说的对,但是如果一旦齐国知道郑国不愿意接待齐国,以后遇再遭到楚国的侵犯,还怎么向齐国求救,这个意见郑国不能提出来,于是十分敷衍的说:

    “真是个好主意,好——,我们郑国没有意见”。

    辕涛涂见得到了申侯认可,就前往了齐桓公处说:

    “尊敬的齐国大王,你是我们的霸主,威名扬于四海,现在已经通过这次行动,征服了南方的楚国,为什么大王不趁着这次的胜利,在回师的时候,从东边海边回国,这样可以再次的镇抚东夷的地区,一举两得。”

    齐桓公一听十分的高兴,就准备按照这个办法执行。

    等到郑国的申候进来拜见齐桓公的时候,齐桓公就问他刚才陈涛涂的回师计划是否可行?申侯有些担心了,他不知道刚才陈涛涂是怎样给齐桓公说的,而且也不知道齐桓公的实际想法,作为中原霸主,按照申侯的分析,做为英明的霸主齐桓公,肯定不会轻易的相信或采纳陈涛涂的意见的,这次来询问郑国的意见,肯定是向了解一下郑国的想法,千万不能说错了话,否则以后还怎么求人家齐国帮助郑国。

    所以,思来想去,申侯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罢,别得罪人家齐国。

    申侯慎重的说: